请升级您的浏览器。(本网站不支持IE8及以下版本的IE浏览器)

对于国产浏览器(360,qq,百度等),请使用极速模式

 
首页 > 公告 > 【仓储行业动态】智能仓储物流行业初探

【仓储行业动态】智能仓储物流行业初探

发布时间:2019-10-31 17:46 浏览次数:876


【仓储行业动态】智能仓储物流行业初探

       伴随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智慧物流在物流业内已经形成共识。京东物流、菜鸟、苏宁物流等更是开启了“自建物流仓储”与“第三方物流”的竞争模式,而关于物流的竞争焦点成为了智能化水平之争。
       当前,我国智能仓储在“互联网+”战略的带动下快速发展,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整个行业向着运行高效、流通快速的方向迈进。具体表现如下:


仓储行业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果

       从经营模式来看,仓储企业正逐步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努力实现仓库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并向各种类型配送中心发展;从发展方向来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延伸产业服务链条等方式,实现仓储领域向网络化与一体化服务发展。


新兴仓储领域快速发展

      在电商、快递仓储方面,电商企业将竞争力放在提高用户体验,提升配送效率上,一方面加快自建物流设施,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仓储资源;同时在快递公司上市潮的资本市场推动下,仓储领域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仓储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从机械化水平来看,以货架、托盘、叉车为代表的仓储装备和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大中型仓储企业的应用状况良好。据GGII数据测算,全国仓储业机械化作业率35%以上,仓储管理信息化达到50%以上。
       从信息化水平来看,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可视化及货物跟踪系统、自动或快速分拣技术,在一些大型企业与医药、烟草、电子、电商等专业仓储企业应用比例有所提高。


仓储物流智能化升级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自动化智能仓储。

       智能自动化仓储一般是由自动化立体仓库、立体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高速分拣系统、出入库输送系统、物流机器人系统、信息识别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并且还要借助当下最火热的物联网技术,如RFID通过先进的控制、总线、通讯等手段,实现对各类设备的自动出入库作业。

不难看出,智能自动化仓储需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RFID、GPS等技术的支撑。同时,我国仓储业也正在向智能仓储与互联网平台发展,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可视化及货物跟踪系统、自动或快速分拣技术等已经在一些专业仓储企业大量应用。

       其次,纵观仓储物流发展历程,自动化技术在仓储领域(包括主体仓库)中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人工仓储阶段、机械化仓储阶段、自动化仓储阶段、集成化仓储阶段和智能自动化仓储阶段。在90年代后期及21世纪的若干年内,智能自动化仓储将是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一阶段,人工仓储阶段。物资的输送、存储、管理和控制主要靠人工实现,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的优点。人工仓储技术在初期设备投资的经济指标也具有优越性。

       第二阶段,机械化仓储阶段。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的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要求。

       第三阶段,自动化仓储技术阶段。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50年代末和60年代,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GV)、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

       70年代和8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的行列,但这时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地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他们知道正在生产什么、订什么货、什么时间发什么货、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

       第四阶段,集成自动化仓储技术阶段。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显然,“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

       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人们在80年代已经注意到系统集成化,但至今在我国已建成的集成化仓储系统还不多。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前述三个阶段是基础。

       世界上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于1959年诞生于美国,1963年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管理。自动化仓储系统自此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日本自动化仓库每年建造约250 座,产值达500~6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拥有自动仓储系统最多的国家之一。

       现在,美国、日本依然牢牢掌握自动仓储系统最先进的技术,引领自动仓储系统的发展。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的自动化立体库已超过2500座。预计至2018年,国内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近1000亿。

       第五阶段,也就是现在,则是智能自动化仓储,即应用了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分拣、RFID等技术对仓储进行控制。智能自动化仓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了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了自动化技术向更高级的阶段——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

       我国于1973年开始研制第一座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1980年投入运行,目前我国正处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第三向第四阶段过渡的时期,由自动化向集成化和智能化不断升级。其原因在于:一是,电商、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智能仓储的需求。

       于是众多设备商积极向系统集成商转型,寻求优质客户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劳动力成本高涨、加之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鼓励智能仓储发展,比如出台了《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三是,加上制造业等外包需求的释放和仓储业战略地位的加强。


产业链布局升级

       从产业链来看,自动化智能物流装备分为了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首先,上游提供软硬件的物流设备制造和软件开发商。

1.jpg


       物流硬件装备方面,包括由高架立体仓库、高速分拣系统、输送带系统等组成的智能仓储基本骨架;由叉车、AGV、自动码垛机器人、穿梭车、拣选机器人、货到机器人、3D视觉识别等组成的各种自动化设备系统;以及由智能摄像头,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车辆调度系统等。例如,就AGV机器人,目前就有杭叉、极智嘉、海康机器人、马路创新等公司,杭叉集团还会为多行业提供高端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服务等。

       其主要的产品包括智能轨道车(RGV)系列产品、自动引导搬运车、堆垛机、软件系统、电控系统、自动分拣机分发机等,其中堆垛机、穿梭车、分拣机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下游应用行业涵盖范围广泛,包括烟草工业、烟草商业、医药行业、酒业、制造行业、电力行业、金融行业等。


智能仓储,下一个千亿市场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国物流业的崛起为仓储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外包需求的释放和仓储业战略地位的加强,未来智能仓储存在巨大市场需求,预计到2020年,智能仓储市场规模超954亿元。


2.jpg



摘自:土猫网微信公众号2019/8/24发文    




下一篇公告:AGV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热门活动
企业用户专享